夫妻双方一方遗弃罪另一方是否可以分割财产?

淡听细雨声
好评回答

我国古代把那个,并没有遗弃罪这一罪名,但是却有尊爱幼的规定,故而一遗弃罪的发展史是比较悠久的,发展到现在,以公序良俗的方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立法行看,构成遗弃罪的主体是对被遗弃者有法定抚养、扶养或者赡养义务的人。夫妻双方一方遗弃罪另一方是否可以分割财产?

一、夫妻双方一方犯遗弃罪另一方是否可以分割财产

夫妻双方一方犯罪,另一方不可以分割处置他(她)的合法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条 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都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罪犯也是公民,其合法财产权亦应严格得到法律的保护。非依法、依约,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处理罪犯的财产。

二、遗弃罪如何判定

遗弃罪(我国刑法第261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并对家庭成员之间应履行的扶养义务作了规定。有负担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同遗弃的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造成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遗弃,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

(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 遗弃罪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夫妻双方一方遗弃罪另一方是不可以处置其财产的,因为事实遗弃罪的主体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构成遗弃罪的,情节较为严重的,在司法上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在此期间,需要接受道德教育、参加劳动。

淡听细雨声 2022-07-23 20:44: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