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民族仇视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灿如春花
好评回答

1.对象要素。这种犯罪侵害的对象是民族平等。我们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国一律平等。《宪法》第4条规定:禁止歧视、压迫任何民族、破坏国家统一、制造分裂。国家平等是宪法中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具体体现,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各民族权利平等,也就是每个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这是一个较为浅薄的国家平等;第二,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也就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上的一致性,它深刻地体现了民族平等。目前阶段,我们讲各民族平等即为第一个层面,具体指我国的各民族都是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一员,依法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并依法享有具有他的合法权益。在这一意义上,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民族平等权利也是平等的含义。2.客观要素。这种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我们所说的煽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公然宣传。我们所说的民族仇恨,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原因引起的强烈仇恨。国家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原因而将人区别对待、排斥、限制、企图损害其他民族平等地位和其他合法权益。此种犯罪的一般表现形式为:散发、公开展示、张贴、放映或让他人获取文件、宣扬暴力或族仇恨的行为。挑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一般来讲,所谓情节严重,指的是下列情况:(1)动机非常卑劣,例如,为掩饰其违法、犯罪行为,煽动民族仇恨,歧视,(2)煽动手段恶劣,如使用侮辱、造谣等;(3)多次煽动,或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的;(5)煽动人群增多,煽动性强3.主体要素。该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4.主观要素。这种犯罪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其目的是为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法律实务中,对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的构成认定,应以犯罪嫌疑人在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行为中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为依据,有关情形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损害,具体情形由法院经法院予以认定。

灿如春花 2022-07-24 09:0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