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征收和棚户区改造都有哪些区别?你了解吗?

敢于承担
好评回答

关于城中村征收和棚户区改造中的法律问题,讲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棚户区和城中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遇到的相关的征收问题也是比较多,很多人不理解,城中村或者棚户区和其他的征收到底有什么区别,具体区别在哪里?所以,想通过这个话题一起跟大家探讨一下。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城中村基本上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将土地已经全部或者部分征完。村子已经被城市所覆盖所包围。

棚户区一般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棚户区从字义上理解,它就是棚户地区,棚,是非常简易的,是不安 全的房子。但是这种一般都是在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造成的。因为它的相关的设施,水电等等,安 全的隐患,都是比较多的。所以,棚户区一般是在城市里边配套设施不全的一些地区。

土地性质上的不同

其实城中村和棚户区的不同在于两者本身的土地性质的不同,城中村属于城市中的农村,其土地性质本身是属于集体土地,而棚户区一般为国有土地。

因此同为改造,城中村征收和棚户区改造的区别就在于,城中村的土地很多是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或村主管部门颁发,所以叫做“乡产权”,又叫“小产权”。因为没有产权,无法卖出和转让。

但是棚户区改造则与之不同,因为棚户区本身的土地性质就属于国有土地,在此进行的改造其房子产权一般即为大产权,国家会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将会给予备案。房子也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

补偿计算方式不同

棚户区改造应该使用市场比较法来计算被征收房屋的补偿数额,依据的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通过明确补偿标准、补助和奖励措施,保护被征收群众的利益,使房屋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有改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而城中村征收则可能存在多种计算方法,有的地方会参照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价格进行补偿,而一般通常是按房屋重置成新价格来计算被征收房屋。

征收程序不同

棚户区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征收程序,通常是入户调查、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公告等程序,程序十分复杂。

而城中村改造程序则与棚户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先通过规划的申请、立项、审批,以及土地收储、制定征收补偿方案等,没有明确的法定程序。

补偿标准不同

城中村:城中村的建筑,大多建设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有着完整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房屋产权。因所处位置又比普通农村较好,所以在补偿时的市场价格和周边商品房价格持平。其在城中村征收项目中,其村民往往能够得到较多的补偿。方式依各地的不同,可有:产权置换、货币补偿及二者结合三种。

棚户区:一般情况下,征收补偿相对较少的,其主要的法律依据就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主要补偿方式分为两种,房屋置换和现金补偿。具体补偿配额比例主要依据当地的征收和征收。常见的置换的比率是旧的比新的为1:1.5,现金补偿也相对低于市场价格。此外,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并不意味着被征收房屋面积多大就置换多大面积的房子。一般来说,有效面积是根据某一年的土地分配额确定的,或者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政策确定的。

城中村是属于在“城市中的农村”,而且主要集聚在城市的郊区。其土地是集体土地性质,但土地上的房屋却属于城市房屋的价值。

《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第2款规定: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安置补偿的,补偿安置时房屋所在的区域已经纳入城市规划区的,那么土地权利人请求按照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应予支持。

被纳入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应该按照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标准进行补偿。棚户区和城中村都处于城市核心区域适应《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参考周边类似房地产市场价,不同的是棚户区往往没证没手续,而城中村都是自己的宅基地转换而来,面积又大,所以补偿更多。

敢于承担 2022-06-18 10:46: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