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抢劫债务人,属于抢劫罪吗

吞咽沧桑
好评回答

债权人贷款给债务人后,最怕的就是债务人不偿还债务,而在实践中有些债权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会采取比较极端的讨债方法,如暴力追债、对债务人实施抢劫等,那么债权人抢劫债务人属于抢劫罪吗?下面由万江区律师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债权人抢劫债务人,属于抢劫罪吗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但是,债权人抢劫债务人,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虽然符合抢劫罪的客观要件,在实践中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侵占罪。目前关于几种债务纠纷型抢劫行为的定性分析是怎样的呢1、对因借贷关系引起的债务纠纷型抢劫行为的认定,这种案件的行为人一般都是债权人或纠纷中的受害者,作为被抢的一方多有过错,行为人本来是有理的一方,但由于采用暴力、胁迫手段逼索债款,从有理变成了无理,甚至变成了有罪。对这种行为的认定一般也不应以抢劫罪论处。因为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等手段的目的仍然是追要债款,即强行抢取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只是手段不当而已,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属于手段不当的行为。2、对因合同关系引起的债务纠纷型抢劫行为的认定,刘克滥律师认为,对这种行为首先应该核实当事人之间是否确有合同或交换关系存在;其次,确认在合同执行中是否确有债务纠纷存在,即对方是否存在未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第三,确定对方未履行的义务是否出于故意。对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造成经济损失而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取对方财物以弥补自己损失的,如果造成损失的责任在对方,行为人的抢劫行为一般也不应以犯罪论处;如果责任在己方,行为人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劫对方财物以弥补自己的损失的,就应以抢劫罪处罚。这是因为这时行为人主观故意发生了变化,在主观上具有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债权人应该怎么打债务官司第一,要确认到底是哪种债务关系。债务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由订立合同而来,除此以外,还有侵权行为的债务关系、不当得利的债务关系和无因管理的债务关系等等。另外,随着担保法的出台,债务的担保也是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保证。其担保的方式有保证方式、定金方式、抵押方式、质押方式和留置方式五种。由此可见,当事人首先确认自己属于哪种债务关系,是打债务纠纷官司的前提条件。第二,要保证该债务关系是依法成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可见,当事人所涉及的债务纠纷案件,其权益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关键是这种债务关系是否合法、有效。第三,要树立诉讼时效观念。在以往的债务纠纷案件中,就其败诉的原因,基本以超过诉讼时效的居多。可见诉讼时效同样决定当事人在案件中胜诉和败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特别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三种。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第136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务被丢失、损毁的;还规定了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另外,还应注意诉讼时儿的开始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计算的。

吞咽沧桑 2022-07-11 00:27: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