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否可构成犯罪

君子兰
好评回答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所谓武器装备,是指用于杀死敌人、破坏敌人作战设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设备,如枪支、枪支、弹药、战车、飞机、船舶、化学武器、核武器和侦察、通信、工程、防化、防空技术设备等。武器装备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因此,为了确保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军队通过制定和实施了大量适用于各种武器装备的管理规定,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武器装备管理。军队的武器装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权限和配置用途进行管理,以确保正常使用,使武器装备充分发挥效率,往往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军队随时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擅自改变武器装备配置使用的行为,使武器装备管理失控,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武器装备损坏、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造成武器装备管理秩序混乱,危器装备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配置用途,造成严重后果。首先,犯罪人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是犯罪的前提。与武器装备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等使用规定相比,武器装备的管理规定主要是指涉及武器装备使用权限、编制用途、使用范围等管理内容的规定。其次,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的行为必须是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配置用途,主要是指在管理、使用、操作武器装备的过程中,故意违反规定或操作程序,不按照上级发布的配置范围、使用、管理权限、使用程序等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固定使用方法,如坦克起重机作为当地施工队伍,将军直升机作为商业广告等。最后,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严重伤害、死亡、爆炸、火灾、大面积污染、重要武器装备和公共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指挪用重要武器装备;因挪用造成武器装备严重损坏、盗窃、丢失的;挪用武器装备被他人用来实施犯罪活动的;因挪用武器装备而延误战斗机,严重影响军队执行战备和作战任务的;因挪用武器装备造成严重伤害、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挪用武器装备严重损害军队形象和声誉。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也就是说,本罪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军事学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和军事学生,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4.主观要素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武器装备管理规定,会造成严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通过预见和轻信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行为人对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配置使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采取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应当根据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以故意犯罪论处。可以接触武器装备的现役军人,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使用。否则,无论行为实施后使用是否发生变化,改变后是否发生安全事故,擅自改变行为的人都可能受到处罚。

君子兰 2022-07-24 10:15: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