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独创性和原创性是什么,怎么规定

一、《著作权法》独创性和原创性是什么?《著作权法》独创性和原创性是判断是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一种标准。
1、独创性在表现上有两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一是从无到有进行创造,如从头到尾自己写一部小说、拍摄一张照片、创作一首歌曲等;二是在他人已有的作品上进行创作,即著作权法所称的演绎作品。
2、著作权侵权认定标准
(1)有侵权的事实。
(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二、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如果是侵权作品的话当然就不具有独创性了,因为侵权作品都是抄袭剽窃的别人的作品,即便不是恶意抄袭的,但没有独创性的话,作品也不具有著作权。确认是侵权作品的,被侵权方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在当代的社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是需要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对此进行一定的惩罚的,当然前提必须是符合我们国家《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一般情况之下是需要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的。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按照我们国家的《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侵权行为来进行惩罚。
著作权法独创性和原创性是什么?
对于表演活动中的表演者来说,其依法享受领接权,领接权和著作权同属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两者关系密切,那么邻接权受著作权保护么?两者有何区别?成都合同纠纷律师根据有关资料整理了如下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什么是邻接权?
“邻接权”一词译自英文 neighboring right, 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劳动和投资所享有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有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亦应受到法律保护。传播者传播作品而产生的权利被称为著作权的邻接权。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我国,邻接权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录像制品制作者的权利、录音制作者的权利、电视台对其制作的非作品的电视节目的权利、广播电台的权利。
二、邻接权受著作权保护么?
著作权保护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而邻接权保护的主体是以表演、录音、广播方式帮助作者传播作品的辅助人员。后者在向公众传播创作者的作品时,加上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或是为此付出了大量投资,从而使原作品以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新的创造性,因此有理由得到法律保护。19世纪末20世纪初,录音录像和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邻接权的产生。由于唱片、电影片大量复制和广泛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演员的实况表演,这就严重损害了艺术表演者的利益,从而产生了权利保护的法律要求。
三、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
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邻接权的主体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除表演者以外,几乎都是法人。
2、保护对象不同。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邻接权保护的对象是经过传播者加工后的作品。前者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后者主要体现了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
3、内容不同。著作权主要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发表、署名等人身权和复制、发行等财产权;邻接权的内容主要是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书刊的权利、表演者对表演的权利、音像制作者对其音像制品的权利、广播电视组织对其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利等。
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一经产生就可获得著作权保护;邻接权的取得须以著作权人的授权及对作品的再利用为前提。综上所述,领接权和著作权虽然概念相近,且关系密切,但是邻接权受著作权保护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两者是并列关系,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两种类型。两者的不同点还是很多的,在主体、内容、保护对象方面都有所区分。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成都合同纠纷律师邵阳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