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法律依据

在实践中,处理学生损害赔偿纠纷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和司法解释。
(一)《民法通则》第16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的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民法通则》第133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9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二、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项目有:
(一)受害学生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义务人赔偿受害学生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

相关推荐
有形动产是什么?

大学生毕业生择业期2年以内怎么判定?

入党在企业里想转自己村里可以吗g

农业银行怎么无卡取款

抵押车被盗,如何才可以让警方立案

行驶证丢失怎么办理报废注销登记

办理贷款借新还旧的4个条件?

房地产开发流程及五证办理流程

如何填写干部商调表

单位以报销款名义发放工资,报销款能否认定为工资?

国庆当月离职应该算工资吗

施工挖断电缆由哪个赔偿损失

能否把名字改回到曾用名

离婚后孩子归女方,上学费用由男方支付,能扣除个人所得税吗

怎样面对曾经坐过牢的老公

怎么能查询离婚判决书

如何完善违宪审查制度

消防人员来检查都要做些什么

我在58同城投了份简历,可是我不想找工作了,简历怎样取消啊?

购房合同是两个人的名字怎么能改成一个人的名字

领取低保的存折丢了怎么办?

快递如何让别人代签收

条形码由哪几部分组成?

何为三险,有什么作用?

在饲料厂当普通工人对身体有害吗?

建行存折的摘要一栏里: 转1册 约1册 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冻结?
